湖南省第一測繪院技術人員利用無人機采集傾斜攝影數據。
荊楚重鎮,湖湘首邑。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自古為“三湘首善”之地,瀏陽逶迤,松雅靜臥,影珠巍峨,飄峰清秀。如今這塊熱土將迎來地理空間數字化時代,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日前,記者來到這個全國縣域經濟排名第六的三湘第一縣,與窗外的嚴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里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數字長沙縣地理空間框架建設。
移動測量車開展街景數據采集。
統攬全局 創新管理
在數字長沙縣地理空間框架辦公室主任歐陽文森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這樣一份會議紀要,上面清楚記載著本周項目建設已完成任務、監理實施情況、下周工作計劃等內容!斑@是領導小組為項目特別制定的‘周例會月調度’會議制度,以便精細有效地控制項目質量和工期!睔W陽文森解釋道,這也是此次項目管理創新的亮點之一。
早在2014年,長沙縣就被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列為全省數字縣域地理信息基礎工程建設啟動單位。2015年6月11日,長沙縣人民政府與長沙市國土資源局簽訂共建共享合作協議,數字長沙縣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正式啟動。為了確保數字長沙縣建設穩步推進,項目工作啟動之初,長沙縣人民政府立即成立領導小組開展廣泛調研,從頂層設計統籌考慮項目各方面,創新管理手段,統攬全局。
記者從數字長沙縣地理空間框架辦公室了解到,項目在管理機制方面進行了三方面創新:首先,項目建設通過招投標方式選擇行業內實力較強的單位進行項目生產,所有子項目招投標都本著依法、依規、依程序的原則。數字長沙縣項目投資總金額達7620余萬元,數據生產選擇了湖南省第一測繪院與長沙市國土資源測繪院,中標價格4880萬,信息化平臺建設選擇了南方數碼股份有限公司。與此同時,長沙縣國土資源局從辦公室、財務室、地籍測繪科、不動產、紀檢辦公室等各部門抽調人員成立招標采購領導小組,對各子項目招投標進行嚴格審查把關,最大限度地保證資金到位、有效使用。
其次,項目引入測繪監理進行嚴格監督。數據獲取和處理子項目是數字縣域建設中全國最大標,為了保證該項目公開透明、保質保量地推進,領導小組通過招投標,為數字長沙縣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各個標段引入專業隊伍對項目進展進行全過程監理。來自具有測繪甲級監理資質單位的監理專員對內外業分別進行抽樣法檢測,確保數字長沙縣建設嚴格符合國家標準規范和設計書要求。歐陽文森表示:由于全國測繪監理尚屬探索階段,領導小組要求此項目在監理過程中不斷進行總結,形成報告或學術性文章,監理成果對未來測繪監理制度化、流程化能夠起到較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框架辦公室主動承擔協調、溝通、督促的責任,建立“周例會月調度”會議制度,每周開例會總結成效和不足,每月對項目進度進行一次統一調度,由領導小組出面協調各相關部門的需求,保證各子項目有效銜接,促使項目最大化發揮社會效益。
“通過這三方面的管理,領導小組全程參與數據建庫標準、框架數據提取、軟件開發設計、公共平臺搭建、運行調試等全部建設工作,最大限度有力推進數字長沙縣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歐陽文森思路清晰明了、信心滿滿。
據了解,項目覆蓋全縣域1756平方公里,將建成長沙縣唯一、標準、權威、共享的基礎地理空間數據庫。項目建成后,長沙縣將成為首個在全省范圍內實現1:1000大比例尺數據全覆蓋縣。
身臨其境 數據豐富
隨著技術人員手中的鼠標輕點,記者在湖南省第一測繪院內業作業員的電腦上,清楚完整地看到了長沙縣紅色地標之一——楊開慧紀念館。跟隨鼠標從空中逐漸降落到地面,還可以模擬游客視角進入紀念館參觀館內陳設。
“這是此次數字長沙縣地理空間框架數據影像處理亮點之一——三維GIS技術!焙鲜〉谝粶y繪院副院長伍百發介紹道,“通過三維視覺呈現,足不出戶就可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能清楚看到地上建筑、道路、水系、綠化帶等細節!
楊開慧紀念館的三維模型,是利用無人機采集回來的傾斜攝影數據制作完成的,這只是數據獲取及處理中的多項工作之一。項目將建設長沙縣域全覆蓋的地形圖、正射影像圖、數字高程模型及部分地區的3D模型和街景數據。湖南省第一測繪院分兩方面穩步推進,形成了豐碩的數據成果:一方面在已建成的地理信息數據庫基礎上,通過擴充、重組、添加時間屬性等手段實現從地理信息數據到時空信息數據的升級;另一方面通過目前先進的技術手段開展數據獲取,得到現勢性強、精度高的地理信息數據,有效整合多源地理信息數據,形成多項專題地理信息數據成果。
項目完成后將率先在全省實現1:1000DLG、DOM,1:2000DEM全覆蓋,形成優于0.07米分辨率傾斜航空攝影156平方公里;優于0.1米分辨率數碼航空攝影1600平方公里;1:500 地形地籍圖100平方公里,主要街道街景數據1000公里,覆蓋全縣城主次干道;三維建模范圍156平方公里,其中精細模型50平方公里。
這一系列數據庫的建立,將極大豐富長沙縣地理信息資源,這些數據庫群將分別運行在不同網絡,為不同用戶提供基礎版全要素地形數據庫、政務版地理框架數據庫和公眾版地理框架數據庫等。
外業作業。
市縣一體 對接應用
雖然“市縣一體化”公共服務云平臺模式一直以來作為湖南省數字城市建設一項創新舉措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但對于長沙市和長沙縣間如此龐大的服務器、存儲、網絡等物理資源,并同時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GIS軟件平臺等軟件資源的大型“市縣一體化”在湖南省尚屬首次。采用這項技術,長沙縣將建成“市縣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實現市級和縣級地理數據的統一生產、動態增量維護、集中運維管理等多項功能。項目完成后,必將為湖南省乃至全國數字縣域建設提供良好的技術方案和可復制的經驗。
根據數字長沙縣建設內容,市縣一體化主要體現在數據管理一體化、服務管理一體化、應用建設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標準規范一體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長沙縣本次生產了多尺度、多類型、多時相的海量地理信息數據,為避免數據重復拷貝,技術人員采用分布式存儲,數據存儲在長沙縣,通過數據管理一體化的模式,市級與縣級的數據互聯互通,建立起“同管理、時更新、快成圖”的管理機制,實現市、縣兩級數據在線高效分析、快速渲染。此外,在基礎設施一體化方面,數字長沙縣充分考慮到已有的長沙縣電子政務云基礎設施環境,采用先進可靠的云計算基礎服務,一方面提供精準、實時的性能監控和日志服務,一站式管理資源訪問權限、數字證書,全方位、便捷放心地了解平臺的健康狀態;另一方面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可靠的云端存儲服務,豐富的數據在線處理服務,提高用戶訪問的響應速度。
項目邊建設邊應用,開展跨部門地理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和共享服務,建立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目前項目提供在線服務、自動搭建、定制開發3種應用模式,開發對接了天地圖·湖南(長沙縣)、國土、城管、教育、規劃、水利等9個典型示范應用。
“利用長沙縣精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在城管實際應用中能夠精準定位,三維數據與街景影像相融合,對真實世界的模擬更為全面,可視化程度更高,大大方便了城市管理工作。”長沙縣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主任黃進在使用最新的地理信息服務后贊不絕口。
隨著平臺應用的日臻完善,項目計劃按照每年覆蓋3到5個政府部門的進度,力爭3年內實現全縣各部門應用全覆蓋,釋放更大的地理信息數據能量。